潮汕牛肉火锅成消费热门品类,新增门店数超 1 万家
现切牛肉是潮汕牛肉火锅店的特色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沈婷婷
“周末能排上百桌。”在深圳,吃潮汕牛肉火锅不仅是一种潮流,也慢慢成为不少深圳人的习惯。羊城晚报记者在美团上发现,潮汕牛肉火锅目前是广东深夜消费最受欢迎的品类,助力广东3月夜间堂食订单量全国第一,同比增长超90%。全国范围内,2023年潮汕牛肉火锅新开门店数已超1万家,与川渝火锅一起成为火锅消费的主力流派。潮汕牛肉火锅实现了助推广东餐饮消费的“加速度”,也为“粤菜走出广东”走出了一条“牛”路。
消费火爆“逼迫”餐饮人北上养牛
上周六,广州一家潮发潮汕牛肉火锅店,晚上11点,两层楼依然人头攒动,服务员快速将刚刚排成“波浪”状的牛肉盘送到各桌,忙得停不下来。
三小时前,牛肉刚从屠宰场屠宰完毕,就立即“坐上”商家自建的冷链运输车队,送达门店。牛肉一天三宰,一天三次,否则无法满足大批垂涎欲滴的广东“吃货”。美团数据显示,广东是全国牛肉火锅堂食消费量最大的省份。
在旺盛需求的推动下,潮发从2006年的一家店扩展到如今在广东拥有40多家门店。旺季时,潮发每年要消耗2万头牛,每月要卖出10万公斤特色牛肉丸。
为了降低成本,从源头把控牛肉品质,一些连锁餐厅经营者近年来也开启了“北上”养牛之旅。潮发创始人魏传发就是其中之一。创业之初,魏传发四处寻牛,每年要从2000公里外的宁夏南下运4000头肉牛到广州。他回忆道,“很快就出现了肉牛紧缺的情况。2019年,我们在宁夏建起了1400多亩的养牛基地,年均出栏量超过1万头。”
汕头“非遗”借网络传遍全国
四五月是潮汕旅游的最佳时节,不少外地“吃货”都会专程来到汕头八合里巷,品尝全国闻名的“八合里牛肉火锅”。这家店的前身是2008年林海平和弟弟开的一间23平米的档口。如今,八合里不仅是汕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更是全国连锁,直营店超过200家,每年排队人次达数千万。
林海平最初对于走出汕头有些犹豫。2014年,第一家汕头以外的八合里餐厅开在深圳南园路附近一个偏僻的小巷里,只能容纳27桌客人。出乎意料的是,开业第一天生意就很火爆。
“其实我们只是恰好抓住了互联网红利。”林海平说,汕头的门店通过美团、大众点评等线上平台积累了不少人气和口碑,人们得知深圳开了新店就纷纷赶来,“回头客也不少。”据介绍,早在2011年,汕头八合里牛肉火锅店就已“上线”,一直是人气超高的热门餐厅。
2011年,超发也在网上“下注”。魏传发称,事实证明,他们“下注”对了。
潮汕饮食文化借助互联网传播全国
潮汕牛肉火锅正从广东走向全国。2017年起,八合里以平均每月开3家店的速度,在全国18个城市扩张。潮发还计划未来在广东以外的地区开店。
“全国连锁和区域性门店完全不一样,如何针对不同城市制定差异化运营策略,对传统餐饮人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八合里品牌市场部总监朱静回忆起刚开始全国品牌和市场运营的情形,她表示,线上平台能给餐饮企业很大的帮助,“比如成熟的门店需要吸引新客,就推出了新客优惠工具,短短一个半月就吸引了1.5万多位新客。为了留住客户,我们尝试推出联名会员卡,帮助品牌成功积累会员,转化率高达40%。”
凭借长期的线上运营和积累的会员,八合里在疫情之后实现了快速增长。今年春节期间,门店整体营收同比增长120%,2月份继续翻番。如今,通过大众点评网旗舰店页面,八合里还会定期向全国网友“科普”汕头牛肉的各个部位和怎么吃秒变美食。在林海平看来,网店带来的是人气和财富,更重要的是能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潮汕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