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牛快餐,年营收203亿,如今年入203亿元!
如今,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可以说是中国年轻人喜爱的洋快餐。 熊猫快餐,一种在国外也很受欢迎的中式快餐。 仅在美国就拥有802家连锁店,在全球拥有2000多家连锁店。 收入高达203亿元!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熊猫快餐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海外第一的中式快餐的。
熊猫快递创始人程正昌,祖籍江苏扬州。 1953年随父母来到台湾,后前往美国。
程正昌学习成绩优异。 他首先于1970年获得数学学士学位,并于1972年获得硕士学位。同时,他也在学校结识了一生挚爱——妻子Peggy Jiang。 同年,江女士还获得了该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
1973年,程振昌毕业后在美国加州开了一家名为聚丰园的中餐馆。 虽然聚丰园已成为熊猫聚集的热点,但生意却一直不温不火。 程正昌开始思考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说到厨艺,程正昌可以说是有家庭背景的。 他的父亲曾在江家当过厨师,手艺当然不错。
而且相比于北美与其说是原味不如说是生食文化的西方饮食文化,中餐博大精深不知高出多少层次!
直到今天,熊猫快车仍然有一个广告说,中世纪时,欧洲处于战争状态,美国仍然以石器为主,而中国人已经在研究如何炒出美味佳肴。
那么为什么程正昌餐厅卖的菜就不能火起来呢?
当时美国有很多华人移民,中餐馆也很多。 当时像聚丰园这样主打粤菜的中餐馆就像美国的鲫鱼过河一样,质量参差不齐。
程正昌的聚丰园走的是类似路线,在粤菜中餐厅中并没有什么鲜明的特色。 面对这个问题,程正昌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用数据模型来分析美国市场的想法。
他发现,在美国,人们更喜欢吃酸甜的食物,对快餐的热爱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于是,陈振昌的传统中餐变成了西餐。 他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开始改造!
第一个方面是调整调味方式,让菜品更符合外国人的口味,更加酸甜。 但同时,在宣传方面,它强调中国风味,用东方文化的神秘感来吸引美国人。
而且摒弃了传统中餐中蒸、炖、焖等耗时的烹饪技法,引入了快煎、煎等西式快餐技法。
第二个方面是对店面形象进行升级,更名为熊猫快餐,摒弃了传统中餐馆的中式装修风格,将熊猫主题作为装修特色,利用星星和玲玲在美国。 热。
经过这些努力,熊猫快递的业务有了起色,已经开设了四、五家分店。
1983年10月,在陈振昌的劝说下,妻子蒋佩琪辞去了此前工程师的高薪职业,加入了熊猫快车团队。 而这个江小姐也不是来当一个放手不管的掌柜的。
她创造性地将自己的专业技能运用到餐饮行业,跟踪库存、订购食材、收银等各个环节,同时分析顾客消费数据。 这段话你听起来熟悉吗?
是的,这就是当今大数据时代企业经常使用的套路。 他们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群体的兴趣爱好,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 这种伎俩早在30多年前,蒋女士就已经开始玩了。 。
这种先进的管理体系很快让熊猫快递在扩张初期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成本。 这种先进的管理体系对于当时的其他中式快餐来说可以说是降维打击。
而且,蒋佩琪在熊猫快餐的第一条指令就是所有菜品必须有标准化的菜单卡。 什么是菜单卡? 这是一份详细的食谱,她要求厨师使用菜肴中每种成分的精确数量,精确到克。
为了推广这个菜单卡系统。 蒋佩姬与熊猫快餐的厨师发生了激烈争执。 厨师们觉得你做这个太费劲了。 烹饪是一门手艺,完全取决于厨师。 你这样做不是让我们都下岗了吗?
没错,蒋女士的目标就是解雇所有的厨师。 他的立场是,未来熊猫餐厅后厨不需要厨师。 每个人都可以像工人一样,一步一步做好自己的工作,然后就可以端上一盘菜了。 这种美味佳肴的概念不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中央厨房和船员方式吗?
在她的坚持下,熊猫快递的产品投诉少了,后续工作量减少了,人工成本也降低了。 可以说,蒋女士确实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正是在这样超科学的管理体系的支撑下,熊猫快餐在北美中餐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如今,熊猫快餐在全球拥有2000多家门店,营业额超过40亿元人民币,牢牢确立了中式快餐领导者的地位。
还有一点是,熊猫快递至今仍坚持不加盟、只直营、管理门店的策略。 程正昌对此问题的说法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家熊猫快餐餐厅给顾客带来的体验都是一样的,顾客不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区别对待,同时也得到了实惠。难得的熟悉感。 感觉。
作为中式快餐品牌,熊猫快餐一直坚持不进入中国市场。 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发展思维,也体现了程正昌独特的眼光。
我们先来看看国内快餐市场的竞争有多激烈。 比如沙县小吃、重庆鸡公煲、兰州拉面、张良麻辣烫等品牌数不胜数。
国内快餐的竞争相当激烈。 并不存在等待熊猫快递进入的所谓蓝海市场。 更不用说Panda Express为了在美国站稳脚跟,将产品的口味完全西化了。 现在回想起来,进入中国市场时,产品口味是否需要再次调整?
经过30年的创业,程正昌踏上了一条鼓舞人心的美国淘金之路,将一家生意惨淡的小餐馆变成了全球最大的中式快餐品牌。 这不仅体现了抓住机遇的能力,也展现了企业家精神。 需要毅力和决心!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融合资本思维和创新模式,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过时的产业,只有过时的产品和过时的商业模式。 未来一切商业竞争都将集中在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上。
一个公司或者一个老板如果缺乏创新能力,就注定会早早失败。 请记住,没有创新就没有想象力!